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物是文化重要的载体。每一座城市,都有见证发展的建筑。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个历史的印记。五山街道辖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4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27处。为更好的做好历史文化建筑的保育,传承五山街历史文物建筑,11月5日上午,“万步有约·古韵展新风,金秋健步行”主题活动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励吾科技大楼广场如期举行,此次活动以健步行的方式,通过组织参与者打卡辖区的文物点,邀请辖内文物保育志愿者成员介绍五山历史文化,推动社区居民了解文物的知识,增强其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传承五山历史文化,弘扬文化小城的文化底蕴。
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一级调研员林文湛,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统联部副部长、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张惠慧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出席活动的还有热心参与社区文化保育活动的志愿者及团队们,社区伙伴们齐聚一堂,用脚步丈量公益,用眼睛记录文化。华南理工大学团委书记朱泳媚表示,校园红色史迹背后的故事体现了华工独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此类导赏活动能更好的用好用活这些身边的教材。
为更好的做好历史文化建筑的保育,传承五山街历史文物建筑,11月5日上午,五山街道通过开展“万步有约·古韵展新风,金秋健步行”主题活动,以健步行的方式,组织参与者打卡辖区的文物点,邀请辖内老党员、学生志愿者、亲子家庭导赏员等文物保育志愿者成员介绍五山历史文化,并且在现场也设置了汉服、广绣等传统文化体验摊,推动社区居民了解文物的知识,增强其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传承五山历史文化,弘扬文化小城的文化底蕴。
以汉服释古意,以古乐译真情,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古筝不古,萧声悠扬。汉服与古乐的碰撞,似一场浪漫的邂逅,让人初见惊艳,再见,便为之倾心,让参与者一起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拉开了此次文化之旅的序幕。
传承 · 红色力量公益表彰
五山的文物和历史建筑,是五山记忆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何保育、活化,留住历史根脉,成为五山街面临的重要议题。自2021年起,五山街道积极整合社区资源,透过联动辖内高校组织、单位等,凝聚传承力量,共同传播社区文化。
寻迹社区、绘制文物、研讨故事、文物导赏等文物保育系列活动,也产出了文创、研学路线、地图等文化宣传产品。为了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文化传承精神,本次活动现场举行了红色文化保育队伍成立仪式,并对热心参与服务的合作方及志愿者进行了嘉许。
寻迹 · 红色研学公益健步行
随着到场的嘉宾领导拉开文物盲盒,放飞气球,“万步有约”古韵展新风,金秋健步行环节正式拉开帷幕。
华园的很多代表性建筑物都是五山的文物建筑,华工的校歌《华工之歌》中这样唱道:金银岛畔,湖滨路旁。红楼耸立,碑铭铿锵。木棉花红,百步梯长。“红楼”是指华南理工传统的古建筑群,“碑铭”则是指华南理工特有的石刻文化。华工校园里,每一栋建筑都遗留着历史的印迹。行走在红砖绿瓦的古朴校园建筑间,如同穿越到了百年以前和时光对话。这场“家门口”的健步走活动,让五山居民及华工学生更直观、真实的了解了社区辖内的历史建筑,在近距离观察和互动中更加了解五山历史文化内涵。
公益 · 小市集大力量
广绣非遗体验、华工文创打卡、公益课程摊位,“非遗 公益”让参与者对于公益有更深的体会,让传承更有温度;应急救援、消防知识、手机安全使用宣传摊位,“安全 公益”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安全更深入人心;社区禁毒宣传、防诈骗等政策宣传摊位,”便民 公益“;小市集大爱心,幸福五山“益”起来。
体验 · 汉服穿搭
一秒“穿越”古今,沉浸式体验五山文化底蕴。如果说纷繁更迭的文化历史,是散落在浩瀚古卷中难掩的遗珠,那么汉服就是串起这些散珠的线。那如果你喜欢汉服,此时恰好来到八号楼、建筑红楼处,倚着历史建筑,带上书卷、扇子,根本不需要找角度,阳光加持怎么拍都好看,这是与五山文物的这一场美好的“邂逅”。
据悉,今年由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的广州市五山街社工站成功申报2023年由广州市文旅局组织的广州市基层文旅志愿服务重点扶持项目--“繁星行动”本项目通过活化社区在地的文化资源,以“一建筑一故事”五山街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开展“红色课堂”“红色研学”“红色筑迹”“红色温度”四大板块服务,引导社区居民了解五山的文物建筑,感受五山文化小城的底蕴,增强社区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