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西牛镇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以牵引撬动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力打造百亿农业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度,成效明显。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以业为基 奔“富”未来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

  一颗麻竹笋富了一方百姓。在英德西牛镇小湾村,万亩竹林满目青绿,连绵不绝,在秋风吹拂下沙沙作响,远远就能看到村民的身影穿梭在山间竹林中。目前,西牛镇从事麻竹笋行业人员约5700多户2万多人,占全镇人口三分之二,西牛麻竹笋已成为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

西牛麻竹笋产业带动群众就业西牛麻竹笋产业带动群众就业

  西牛镇是中国麻竹笋之乡——英德的主产区。全镇麻竹笋面积达20.8万亩,年产量约为35万吨,综合产值18亿元。近年来,清远和英德两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盘活优质资源,将西牛麻竹笋打造为百亿级农业产业,西牛镇成为全市最大的优质麻竹笋生产供应基地。今年8月,西牛镇(麻竹笋)还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特别是今年以来,西牛镇以竹绿美全面推动“绿美西牛”建设,大力开展树竹同种,在公里两旁见缝插竹。同时发动鼓励群众整合山林,开展了“千人植竹”活动,425多亩荒山全部种上了麻竹苗。今年,全镇麻竹笋的种植面积扩大了3000亩,新种植麻竹笋76088株,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绿美英德贡献西牛力量,营造了良好的“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氛围。

西牛镇“竹海”西牛镇“竹海”

  着力畅通产业资金链,能够为产业链增强活力。在清远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该镇制定出台了麻竹笋产业发展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资金等试点金融政策,目前已有3家企业获贴息贷款放款1550万元。与此同时,强化政银企对接,创新出台“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发放涉竹笋贷款共755笔,贷款金额达7275万元;推出西牛麻竹笋价格指数保险,承保农户98户,投保面积超16798亩,为麻竹笋种植户提供价格风险保障,提高重点区域麻竹笋抵抗价格波动风险能力。

  西牛镇聘请专家团队,“宝塔式”技术体系保驾护航。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麻竹笋研究所,聘请专家教授,在西牛镇赤米村建设了174亩的麻竹笋种植试验基地,主要研究种苗培育、种植标准、土地改良等方面,探索打造高产、高质的麻竹笋标准化种植“样板”。7月中旬,西牛镇还邀请了麻竹行业领域专家到西牛镇开展麻竹笋产业发展交流会,围绕竹盐产品开发及价值利用、林下经济开发利用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为当地企业及农户增产增收提供新技术、新思路。

  努力延长产业链条,优化联农带农利益链接机制。西牛麻竹笋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新雁阵”展翅高飞。近年来,一批新兴麻竹笋企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指引帮助下,迅速崛起,全镇从事麻竹笋生产企业现有11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清远市级龙头企业4家,并通过“西牛麻竹笋”公共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联动,创新打造出“笋嫂”“食憨说”“快乐酸笋”等品牌,深受各地年轻人喜爱。

“食憨说”品牌系列预制菜产品“食憨说”品牌系列预制菜产品
益生菌发酵酸笋产品“快乐酸笋”益生菌发酵酸笋产品“快乐酸笋”

  在销售方面,积极探索“互联网 农业新型业态”模式,培育出了大西牛创业园,开拓以麻竹笋为主的农九游会j9官方登录的产品展示和销售平台;同时依托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设立农村综合便民服务站,联合中国邮政推出的“邮乐购”便民服务,为村民提供收寄快递、初级农产品集散、网上购物、代销农特产品,打通了西牛农产品销售配送最后一公里。

  城乡融合 统筹发展

  “扁担”两头挑起了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幸福感

  起笔于造福农民群众 落笔答和美乡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二元结构,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机制,不断缩小城乡差别,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西牛镇牢牢握紧“百千万工程”这支“扁担”,一头挑起城镇化加速推进,一头挑稳农民群众的幸福感。

  “这几年,村里真是大变样啦!房前屋后干净有漂亮了,闲暇时大家都来树下坐着聊天、锻炼,热闹得很!”小湾新城村村民陈阿姨打心底高兴,“现在听说以后的农村宜居宜业又和美,这日子啊,肯定会越过越好!”

  西牛镇全力描绘生态优美、乡风文明、镇村整洁、风景优美的乡村美景,按照“抓点、连线、促面”的思路,选取小湾村、花田村、花塘村等作为典型,打造乡村风貌带,以点带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风貌双提升。目前,全镇共完成216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创建112个干净整洁村,86个美丽宜居村,14个清远市级特色村,4个清远市级生态村。

小湾塘面村小湾塘面村

  提档升级“硬件”,绘就民生“底色”。民生问题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千万群众的阴晴冷暖西牛镇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实施西牛镇新建自来水厂建设、西联村大窝生产道路硬底化工程、鲜水村上塘组机耕路工程、水利移民等项目,一桩桩民生实事的陆续完工。同时,积极关切群众身边的难心事、烦心事,补齐各项短板弱项,实施s348线(西牛东出口至六一幼儿园)更换路灯、西牛社区防洪堤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西牛社区崩塘缺水库维修项目、石金村至兴塘村村道遇车位建设工程项目。一件件群众身边的“难题”得以顺利解决。

  “软件”跟上步伐,提升民生“温度”。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西牛镇还着眼于群众的幸福感,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办好每件实事。

  在教育惠民方面,今年,西牛镇开展奖教奖学工作,共表彰了87名教师、179名学子;统筹利用好驻镇帮镇扶村资金为村级小学更换教学一体机3台、帮扶镇级中、小学升级软硬件设施。

  在医疗卫生方面,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在镇敬老院旧址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联合镇卫生院推进医养结合项目建设,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适老化服务。

  在就业帮扶方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汇聚各方力量,开展了多场就业帮扶招聘会,涉及家政、制造、医疗、安保等多个领域,提供就业岗位141个,招聘1771人,应聘者近1300人次到场,现场达成就业意愿人数 200多人。

  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持续优化改善,民生兜底保障也绝不落下。西牛镇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今年以来,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超956万元;成功为8户家庭办理临时救助和大病关爱救助帮扶,发放救助经费274785.78元;将全镇56名困境儿童、7名孤儿及3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关爱保障范围,严格按标准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成功评定残疾等级77人,解决残疾群众评残、换证急难问题等。

  以德润心 塑形铸魂

  乡村民风从“旧思想”向“新风尚”转变

  美丽乡村不仅需要环境整洁“外在美”,更加需要文明尚德“内在美”。西牛镇坚持以人为本、群众主体,通过“一评、二立、三育”,在农村持续涌动起崇德向善的美丽文明乡村新风貌。

  以典范引领社会风尚加强文明示范引领。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典范评选活动,成功获评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文明户33户;成功创建文明村镇13个、文明校园3所,通过示范带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引领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让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行动,全域文明创建持续向好。

  以“二立”立标立榜。在群众广泛认可的基础上,西牛镇各村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包括自来水收费标准、宴请制度、日常卫生管理等内容,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全镇13个村(社区)实现了村规民约上墙、3个村建立的红白理事会,文明培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其中,小湾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以“三育”抓文明培育。“这种宣讲形式非常的接地气,我们听得懂、坐得住,也让我深刻地感觉到了西牛镇这几年来发展的巨大变化。”一位老婆婆在听完镇里举办的文明实践宣讲后与志愿者亲切地说。当前,西牛镇依托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共340场,努力用乡音传党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农村农户农民。今年8月,西牛镇还创新推出“方言课堂”“凳子流动课堂”“赶集课堂”等特色文明实践宣讲形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声音讲入群众的心里。

“戏曲进乡村”文明实践活动“戏曲进乡村”文明实践活动
“助笋成竹”文明实践活动“助笋成竹”文明实践活动

  党建引领 结对帮扶

  汇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乡村振兴,核心在党,关键在人。“百千万工程”就是基层党建的试金石、磨刀石。西牛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建立起镇党委书记任一线施工队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当领头雁的工作队伍,带领干部群众投身到乡村振兴,形成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今年以来,西牛镇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把“十个思考”当作工作“指南”,明方向、找差距、抓落实,统谋划符合西牛实际的具体目标任务,切实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推动黎沙村地质灾害点治理、赤米村盘活菜干厂转型、小湾村麻竹笋展示中心、花田村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花塘村卫生站的无障碍通道、“英德市镇级第一个会说话的红绿灯”等60余件民生实事先后完成,基层工作取得新成效。

  以结对帮扶力量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西牛镇与广州市增城区结对帮扶,依靠广州市增城区资源力量较丰富、专业优势较突出、发展带动能力较强的优势,通过科技支农、技能培训、人才培养、分享基层治理经验、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为西牛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5月下旬,驻镇工作队还向镇社工队伍捐赠了9辆电动车,为基层社工出行服务“加足马力”。

  通过不懈努力,西牛镇由昔日的小乡镇蝶变为产业强镇、创业热土、和美之地。一张蓝图绘到底,敢教日月换新天,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供稿:英 宣

  李碧霞、郑秋岚、黄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