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谱系性研究展之一“亮色——冯玉琪作品展”及之二“艺术机制生产——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在大学城美术馆开幕。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启明、穆林,副院长范勃、蔡拥华,老教授杜洙、恽圻苍、杨尧、李正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研究中心主任郑工,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郭润文,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封治国,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袁文彬、书记刘悦,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王朝刚,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杨洋,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工作室主任于轶文,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冯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王见、雷振华、钟蔚帆、胡赤骏、邓箭今,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魏祥奇,江门市美术馆馆长王畅怀,小洲艺术馆馆长唐涛,东涞深圳大学美术馆馆长陈向兵,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游江等,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宋光智、党总支书记刘莉、副院长刘可及参展的油画系教师,二级学院的部分教授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宋光智主持开幕式,他转达了学校党委书记谢昌晶、院长李劲堃对展览的祝贺。
范勃在开幕式致辞上表示,此次展览借助谱系研究的语境,将教师们集体的作品与前辈的作品同时展现,共同呈现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的精神之路——对于古典精神的追求,对于本土文化传统的回溯、梳理、重建和弘扬,对于当代境遇的思考,不同的侧重和追求构成了广美油画的自由开放、多元互助品格。两个展览构成了历史的对话,比如冯玉琪先生作品语言追求的当下启示性,也让我们感受到自身的历史性,如何塑造广美油画的精神品格有赖于当下的建构。
雷振华回顾了冯玉琪先生对广美油画系教学的贡献,他表示,冯先生倡导色彩的主观性、造型的装饰性,在油画颜料之外探索更加多姿多彩的可能性。
封治国对广美的邀请表示感谢,他谈到,谱系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属于历史文本的谱系,由具体个人和事实组成学术的脉络;二是一代代艺术家对风格和学术理念的追求,这些构成了油画系的重要学术传统。
刘可谈到,油画系的整体教学就像是一个艺术机制的生产,六个工作室在教学系统里形成多方逻辑的生产。冯玉琪先生的作品是谱系研究的第一步。
宋光智对老一辈艺术家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油画系为中国美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家和美术人才。谱系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学术梳理追本溯源、温故知新,未来更好地发展,相信有着深厚学术底蕴的油画系将继续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美术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展览前言
色彩的自觉——从冯玉琪的油画实践看广美油画系的发展脉络
检索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学术谱系,冯玉琪先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案例。
冯先生是上世纪建国后新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的第一届大学生,和靳尚谊、杨之光等为同学,读书期间,受到过严格的西式绘画的基础训练。1953 年毕业后不久就跟随胡一川南下,参与创办广州美术学院,一直到退休。所以,他是广美油画系的一位老前辈,终生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油画教学。从这一点看,冯先生艺术实践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广美油画系的学术发展史;他的个人样式,也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南方这一油画教学与创作重镇由来已久的风格特征。
冯先生虽为北方人,但他所有的艺术创作都发生在南方,并以广美油画系为其工作基地。所以,他就是一名典型的南方油画家。他的旨趣自然也就和南方这一片阔土息息相关。
同为现实主义传统的中国本土的油画样貌,南方和北方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这是一个值得探究、至今少有深入思考的严肃问题。我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的同质化,以为在历史与革命的重大主题成为主流创作诉求这样一个大时代的背景之下,南北油画在表现上的细微差异不值得区别看待。这样一种认识,其最重要的偏差,很有可能把南方油画边缘化,无视甚至抹杀了发生在南方油画历程中的独有价值,既无法理清其中的重要贡献,也让南方的个体油画家消失在来自北方的一轮接一轮的不无成见的喧嚣之中。
就以冯先生的代表作《稻香蔗甜》为例,其所突显的旨趣,首先是一种悠扬而沉稳的基调,不嚣张,不做作,更不故呈伟大相,潜藏着一股南方溪流所特有的“润物细无声”的内敛;其次,作品突出了以色彩表现为主体的形式意味,并通过实践尝试建立对应于内心独白的色调体系,而把油画的价值观牢固地确立在以色彩表现为中心的语言探索之中,从而获得了惊人的效果。
一般来说,北方油画家偏重暖色调,在表现黄褐色调甚至热烈的红色调中尽显身手。同时,这一色调大致上也划定了对于绘画基础的认知,总是以全因素的素描为出发点,追求一种准确与流畅相结合的全面造型感,力求在平面中描绘可探视的深度空间。南方的油画却总是表现出相反的目标,在色调上突出以蓝绿系列为中心的色彩结构,而以互补关系为依凭,造型上则日益表露出一种意向,多少抛弃全因素的描绘,甚至不惜牺牲深度而在一定程度上还原画面的平面性,以色彩为主体,追索偏于表现与构成的现代因素。
南方油画这一色彩处理上的显著特征,鲜明地体现在冯先生一系列的油画遗作之中。尤其是他对于景色的处理,往往以色彩结构为内在主题,而寻绎一种独特的对比关系,使画面充盈着属于个人视觉感受的抒情意味。
在母题方面,北方的油画创作往往以黄河、黄土高原等土地情境为依归,以此形成宏大叙事的情感原点,而南方油画却一直渗透着一股清新与平凡的气息,把“人民性”潜藏于温润的日常之中,在点滴里体现出伟大。
在《稻香蔗甜》中,画中形象只不过是三个背靠蔗田的珠三角农民,她们朴实地微笑着,脸上洋溢着阳光的色泽,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和力量。冯先生对于形象的这一选择,其实在南方油画界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人们往往在欢愉的现实中寻找生活细节与具体人物加以表现,多少刻意地回避嘹亮的高亢。
体现在油画教学中,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对于色彩的高度自觉,并因此而达成一种形式上的共识,特别注重表现个体的独有价值。
也许是对于这一自觉的长期坚持,以及对于形式的持续推进,冯先生并不固守于狭獈的油画 概念,而成为广美油画系最早逸出本专业类别去寻找更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先行者。上世纪 80 年 代初他即已开始尝试壁画创作。1984 年第一次招收研究生,冯先生就定下了“壁画”这一方向, 招收了最早的三位研究生,并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了数次重要的壁画创作。其中一幅就是至今仍 在广州图书馆大堂的巨型壁画《书籍史》,用线描镶嵌金色的方式,叙述了中国传统印刷与图书 的漫长历史,既点明图书馆的功能之所在,也刻画了书籍在人类文明史中的重大意义与突出作用;既成为建筑装饰的有机部分,同时,壁画本身也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而存在于油画系学术系谱的上下文之中。
由于冯玉琪先生的低调与谦逊,生前即已回避可能的追捧,更遑论个人的展览了。这一次广美油画系和广美美术馆经过努力,收集他生前重要的创作以集中展示,让后来者有机会通过系列作品了解一个已逝的油画前辈对于色彩与形式的一生追求,也籍此了解广美油画系曾经的成就,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广美油画系今日之整体业绩的由来,用以明确今后的方向。那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在既有的传承中,进一步推进学术的繁荣,创造出更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辉煌。
是为序。(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0年10月20日-11月20日
策展人:杨小彦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1号展厅,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168号